首页

女王与ts调教高中生

时间:2025-05-30 07:20:51 作者:两岸人士:岛内政治操弄无法撼动中华文化根基 浏览量:41433

 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朱贺 李雪峰)“文化岂是说‘去’就‘去’的?端午节临近,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,大陆有‘甜咸党’之争,台湾有南北粽之分,虽有差别但大同而小异,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,共同的文化寄托。”

  28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上,大陆文化学者蒙曼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。近年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“去中国化”,试图割裂两岸文化连结,而参加本次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,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,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湾社会,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。

  蒙曼说,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,如今外部挑战纷起,两岸更应携手应对。历史经验表明,最能团结人、引领人、安慰人的就是中华文化,“它是两岸独特的基因,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,并非有些人说消除就能消除的”。

 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杨渡认为,文化从来不是两岸间的阻碍,短期内,一些政客似乎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采取阻挠手段,但长远来看,文化力量很难为政治左右。

  他举例道,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,宝岛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遭遇文化断层,但无数民众在光复之日表示“重拾尊严”,感慨“终于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”;又如两岸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交流前隔绝数十年,但往来之门一旦打开,民众就自发返乡寻根、祭拜祖先;再如当下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推广的所谓“本土文化”,其实都是根植于中原的河洛文化,核心仍属中华文化。

  杨渡说,中华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,具有如此丰厚的生命力,难以被短暂的政治因素所撼动。

  “文化是两岸共同的语言和养分,是两岸交流最有力的桥梁和工具。”峰会期间举行的文学论坛上,台湾诗人陈义芝如是发言。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也表示,透过写作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跨越两岸、恒久绵长。

 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,祝勇近年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展开创作,越发感到两岸故宫互为补充,缺一不可。他认为,两岸故宫收藏的历代文物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最有力见证,都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的经历,宣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。

  从台湾端午粽子的南北之争,到台北街头汉服青年的衣袂飘飘……在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看来,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存续更在于其现代化传承。他说,传统文化在台湾始终存在,目前只是囿于某些因素未得到大力推广。

  作为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发起人,方文山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已有12年,他欣慰地看到穿汉服已成两岸文化风气。“汉服没有门槛,年轻群体穿起来不会感到突兀,这源于两岸同胞自发的文化亲近感。”他认为,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年轻人“入圈”,可以帮助其在了解汉服的文化旅程中,进一步把握文化归属感、民族认同感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以科技创新助力核工业强国建设

在日常使用成本方面,系列化新能源机车也更加实惠。以钢铁、冶金等行业的老旧内燃机车为例,其年消耗柴油量约155吨,燃油费约为140万元。如果按照完成同等工作量计算,动力电池机车所消耗电量约为53万多度。以工业用电每度1元均价对标,对应的费用为53万余元。“这将给企业每年节约费用87万余元,每天节约成本约2300余元。”仲怀清说。

(乡村行·看振兴)黄河边上的“甜蜜事业”

    一任接着一任干。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,且末县在沙漠边缘建成了一条东西宽1公里至7公里不等、南北长约23公里、总面积12.9万亩的生态长廊。受益于此,且末县沙尘暴、浮尘天气年平均日数显著下降,逼停了沙漠向县城移动的脚步。

胜选后普京发表讲话,“将尽全力不辜负选民信任”

从塞尔维亚姑娘伊娃·伊利奇夺得“汉语桥”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,到中国地方戏曲走进塞尔维亚音乐厅,从合办中塞旅游学院,到互免签证、互认驾照、警务联合巡逻等务实便民举措不断落地,中塞人民常来常往、彼此欣赏、互学互鉴。

国产破冰船“雪龙2”号将于下月访港

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翟文铖认为,《齐风淄火》以文化反思为灵魂,探讨齐文化的当代价值,并以新经营哲学的视野反思鲁商精神。他指出,作品在宏大抒情中融入个人化体验,并通过想象力、故事性和诗性语言增强作品的文学性,使其成为一部厚重之作。

中欧篮球冠军杯收官 塞尔维亚球队夺冠捧杯

唐维红致辞时表示,文化和旅游交流是中日民间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。“镜彩中国”摄影大赛的参赛者用镜头记录了中国的名胜古迹、自然风光、民族风情,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本游客对中国的友好与善意,也看到了独特视角下的中国之美。比赛募集到的作品都具备重要的价值,这些作品汇集在一起,为热爱旅游、热爱摄影的中日两国网友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,为更多的日本民众打开了一扇走近中国、感悟中国的窗口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